漢字 婼

拼音:ruò   chuò   注音:ㄖㄨㄛˋ ㄔㄨㄛˋ

部首:   部外筆畫: 8   總筆畫: 11

簡體部首:   簡體部外筆畫: 8   簡體總筆畫: 11

繁體部首:   繁體部外筆畫:9   繁體總筆畫:12

五筆86/98: VADK   倉頡: VTKR   鄭碼: ZMGJ   電碼:8273

筆順編號: 53112213251   四角號碼: 44464   UNICODE:5A7C


基本字義

ruò   ㄖㄨㄛˋ
  1. 〔~羌〕a.中國漢代西域國名;b.地名,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,今作“若羌”。

地方方言

  • 粵語:coek3
  • 客家話:[梅縣腔]shok7[海陸豐腔]shok7[客英字典]shok7[臺灣四縣腔]sok7

詳細解釋

  • chuò

〈動〉

  1. 不順從 [be not obedient to]
    1. 婼,不從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  2. 另見 ruò

其它字義

  • Ruò

〈名〉

  1. 漢代西域羌國名 [Ruo state]
    1. 長水校尉 富昌, 酒泉侯 奉世將 婼、 月氏兵四千人,亡虜萬二千人。——《漢書》
  2. 另見 chuò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丑集下》《女字部》 ·婼 ·康熙筆畫:12 ·部外筆畫:9
  • 《廣韻》昌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尺約切,音綽。《說文》不順也。 又《集韻》人奢切,惹平聲。義同。 又《集韻》敕略切,音逴。魯大夫叔孫婼。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如支切,音兒。婼羌,西域三十六國之一。《史記·西域傳》婼羌,國王號。《前漢·趙充國傳》將婼月氏兵四千人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十二》《女部》 ·婼
  • 不順也。從女若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叔孫婼。”丑略切

English

person

別人正在查的字